('
第811章 能让我们低头的,只有太阳
当剧烈碰撞后才会爆,好像炮弹的机械引信。
他把沙民长老送的三十个火蜥蜴三角头骨全都做成了重箭。
趁着没脱甲,戴上头盔,踩着缥缈旅者越过额尔古纳河,去了对岸。
这里是沙俄的赤塔州东南部,此时人烟稀落,不见人影,只有边境巡逻的兵营孤零零的在荒郊野外。
赵传薪弯弓搭箭。
嗖……
一座木刻楞兵营的附近,在黑夜里爆出一团火光。
轰……
赵传薪摇头叹息:「他妈的,射歪了。」
因为箭头分量变轻了一些,加上今夜风大,让他失了准头。
赵传薪看着从兵营涌出的俄兵,看了看夜幕下的苍茫大地,暗自冷笑——此处失地,将来必然夺回。
整条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岸地区丶包括赤塔都该是中国的!
见俄兵毛了,开始四处寻找敌人,赵传薪悄无声息的在夜色中退去。
来到额尔古纳河,之前他竖界碑的地方看了看,赫然发现界碑被人推倒。
旁边还有杂乱的脚印,显然是俄兵乾的。
界碑有底座,但没挖地基,风吹不倒,人却能推倒。
赵传薪倒伏的界碑旁愣了会神。
他们推倒界碑,但没挪动。大致的心理动态是:我们不认这界碑,但我们惹不起你,所以就让它倒着放在这吧。
赵传薪哑然失笑,转身回山腰小屋。
壁炉的火还未熄灭,他添了两块柴,洗了洗脚睡下。
第二天早天未亮赵传薪就醒了,回胪滨府甚至能赶上教姚冰练平衡术。
早饭后,姚佳找到赵传薪悄悄说:「咱们在鹿岗镇定制的衣服到了。」
赵传薪惊讶道:「这麽快?那可是几百件棉大衣。」
「呵呵,你当初提议说,做衣服可按照尺寸裁减定量衣袖丶胸背丶裤腿等,我那妹子脑袋瓜好使,这样做不但节省布料,制衣速度也提升不少。况且,咱们鹿岗镇的制衣厂,现在用的都是缝纫机。」
粗糙的流水线制衣工厂。
同治年间,缝纫机就已经卖到了国内。
到了光绪年间,缝纫机依旧是个新鲜玩意儿。
不为别的,只因为贵。
一台缝纫机要50-70两银子,普通人家谁用得起?
但鹿岗镇的发展理念不同,质量丶速度两把抓。
赵忠义不缺钱,舍得给自家产业注资,设备统统要最先进最好的。
到了二十一世纪,那会儿国人的两把刷子变成了——速度+模仿。
你做得出来我就做得出来,模仿速度极快。
问题出在都想挣快钱,忽略了质量。
世界上最聪明的脑瓜子,加上最勤快的身体,和最灵巧的手,做出了各种豆腐渣丶低劣的产品……
挣快钱的理念,让大漂亮自诩最牛逼的搞金融的来了都亏得血本无归,望洋兴叹说:那是个财富池子,多数人为了捞一把而撒钱,撒的钱却都被少数人迅速提走,没人想要真的发展……
赵传薪没去满-洲里,这件事由张寿增负责,他带人将衣服载了回来。
胪滨府只有一营数量的马队,人数不足新军的一标。
经常轮换在胪滨府左右的目前只有几十人,现在带队的是索-伦右翼总管布隆阿。
赵传薪让杨桑阿将布隆阿等人叫过来试衣服。
当布隆阿等人到了看见衣服后,眼睛都直了。
衣服只有三个型号:大中小。
中号是最多的。
「列队,先试棉大衣。」
众人还是不太娴熟的列队,布隆阿在最前面跃跃欲试。
土黄色棉大衣,羊毛翻领。
这东西宽松比紧凑好看,更大气,所以通体做的比较宽大。
布隆阿将棉大衣套在身上,两手抄进袖筒,转了个圈:「好好好,好滴很,能挡住寒风,暖和的很!」
后面人一听,立即骚动起来。
赵传薪说:「还有裤子,领了觉得合适就赶紧滚蛋让开,后面人一个个来,这就是咱们胪滨府军队的冬季军服。」
挺高兴的布隆阿梗着脖子问了一句:「知府大人,这要我们花银子吗?」
这可不是开玩笑,以前打仗,自带乾粮丶行礼丶衣服丶马匹都是正常操作。
「不要,府衙给咱们军队免费发放的,怕冻着伱们,快滚犊子吧。」
布隆阿一听,拎着一条肥大的裤子也不试,美个滋儿的跑到了最后面,边跑还边说:「不要钱,知府大人白给的……」
穿着棉大衣膨胀的像个狗熊,跑的一摇三摆。
人群再次骚动。
有干活的工人听说胪滨府发棉服,过来瞧热闹。
这一看不要紧,棉大衣非常厚实,长过膝盖,带西式衣领,带羊毛翻领,扣子不是盘结纽扣,而是很大个儿的铜扣子,两排八个,上面像钱币一样轧了图案,写着:胪滨府。
另外一个特点是:袖子上缝了一块后世的灰色帆布料,是一把灰斧形状。
棉大衣鼓鼓囊囊,嚯,这得填充多少棉花?
顿时有人羡慕的问布隆阿:「这位官爷,恁们收不收汉人当兵?俺身子骨强健,跑二里地都不带喘的……」
布隆阿一愣,本能想骂两句。
因为这一亩三分地,吃俸饷的都是旗人。
但这个脑袋很直的汉子,这次却将喝骂咽了回去,不确定道:「你会骑马麽?」
「这,俺不会……」
「听说知府大人今后还要招陆军,或许到时候你可以试试。」
「能有恁们这样的袄子吗?」
「那……便不知了。」
那人眼珠子转了转,没说话。
等所有人都领完了衣裳,赵传薪让布隆阿列队,训话说:「俸饷发足额,冬天有冬衣,夏天有夏衣,年节有米面粮油,谁他娘的训练时再歪七八扭的,那就是跟我赛脸了,别说我抽你军棍昂!」
众人嬉笑。
赵传薪又说:「你们祖上,索伦三部,把毛子的哥萨克骑兵打的哭爹喊娘,到了你们这里却让他们从海拉尔北岸赶到了南岸。」
众人闻言,嬉笑声渐止,有人肃然,有人鼻翼翕张呼吸粗重。
其实就算现在,索伦部的汉子依旧野蛮的很,依旧敢上马拼命,弓箭骑射对毛子的枪也未必就怕了。
别看他们马下训练七扭八歪,上了马丶或者钻老林子里作战各个勇往直前,说不定马上比地上队形还要整齐。
挑起了他们的怒意后,赵传薪又说:「但那是某些人骨头软,看见洋人就想跪。我赵传薪不同,我能给你衣服穿,给你们钱花,还能给你们枪,我一个人能挑数百毛子,我骨头硬的很。我承认洋人船坚炮利,技术领先。那我们就追赶,我就喜欢硬碰硬。你们现在的水连珠还不算啥,不久后我还会给你们方便在马背上用的枪。如果这样,要是还打不过你们祖上的手下败将,那你们也是废物!」
布隆阿怒了:「知府,我不是废物,我们索伦部不是废物……」
赵传薪龇牙,心说你个憨货,可真是配合。
「不是废物?你们要是现在这个吊儿郎当的样子,不是废物是啥?以后给我拼了命的练,使枪要像你们骑射百步穿杨那样精准,换弹要比你们弯弓搭箭还快,等扎那教会了你们基本功,我再教你们点绝活。」
布隆阿大喊:「死战不退!」
众人跟着喊:「死战不退!」
赵传薪一听,气氛上来了。
他取出天梯,向上抛去同时双膝曲起,奋力一跃踏上两米高的天梯,双手掐腰高声道:「毛子算个几把,今后记住了,在这片草原上,能让我们低头的,只有太阳!
乾死沙俄,抢回土地!」
众目睽睽下,赵传薪凭空而立。
别的时候或许大家觉得惊奇,这时候却只觉得赵传薪是无敌的,他就是天神。
跟着这样统帅,还会被欺负?
赵传薪能上天,尼古拉二世行吗?赵传薪一人打一百人,尼古拉二世行吗?
众人爆喝:「乾死沙俄,抢回土地!」
赵传薪满意点头,跳下天梯,收回,摆摆手:「散会!」
姚佳和张寿增面面相觑。
好一个能让我们低头的只有太阳。
真·嚣张啊!
真是离谱,发个棉袄也能带一波士气,把这群索伦部汉子带的热血沸腾?
而且看样子,这以后妥妥就「赵家军」了,慢慢就和清廷没有瓜葛。
为何清廷忌惮袁慰亭?
袁慰亭整顿新军,让普通大头兵的俸饷高达五两五钱银子,当然后来有的多有的少些。
这个钱,让士兵供养六口之家吃好喝好一点问题没有,都赶得上清廷的六品官了。
甚至有士兵喊出了「吃袁大帅的饭,穿袁大帅的衣」的口号。
所以他后来被称为「北洋共主」。
清廷不忌惮就怪了。
张寿增觉得,此时赵传薪成了草原上的袁慰亭。除了实实在在的给予了利益外,论个人魅力,袁慰亭也和赵传薪没法比。
可以预见,迟早这些人眼里只有赵传薪没有朝廷。
这让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
发完了棉大衣,该公职人员的工服了。
', ' ')('「大人,为何我们没有袄子?」杨桑阿试穿黑色半高领毛衣和西装外套,别扭的问。
其实不是非得要棉大衣保暖,而是此时觉得有头有脸的人,习惯性穿着能遮挡大腿长过膝盖的袍子,露出大腿和裤裆总感觉别扭,只有为了干活什麽都顾不得的泥腿子,才会短打穿搭。
哪怕在草原上也是如此。
赵传薪眼睛一瞪:「要啥棉大衣?让你穿啥就穿啥,废什麽话?」
公职人员,多在室内活动办公,扎赉-诺尔那边有的是煤,现在承包给了五翼总管,冬天取暖那是问题吗?
杨桑阿讪讪,将深蓝色西装套上,裤子和皮靴统统都有。
公职人员和士兵不同,他们也不必排队,各自试穿。
姚佳也换了一套,遗憾说:「和我的软丝衬衫不搭啊……」
有段时间洋人流行柞蚕软丝衬衫,又薄又软又蓬松,赵传薪看见男人穿那个就想给他一电炮。
「趁早别穿那个,娘炮。」赵传薪点评。「至少要混纺的厚度,才能显出男人的阳刚气质。」
姚佳见赵传薪也穿着黑色高领毛衣,咂咂嘴心说在鹿岗镇赵传薪和苗翠花那都是时尚急先锋,引领时尚弄潮儿,听他的准没错。
赵传薪拍拍杨桑阿的后背:「挺胸拔背,儒家也是讲究正襟危坐的,站如松,行如风,坐如钟,胪滨府的公务员要有气势,今后准备一根荆条,谁他妈缩肩塌背的就抽他一条子。」
天色阴沉,没有天气预报,百姓自己就多少具备预判天气的能力。当有天气预报,这种能力会慢慢消失。
杨桑阿穿着西装对赵传薪说:「知府大人,要下雪了。」
赵传薪纳闷:「你咋知道?」
「反正我就是知道。」
这人说的没错。
下午,小雪纷纷扬扬,被东南风吹的横着飘,天地茫茫一片。
兴许是百姓都提前感知了天气,今天胪滨府少了许多业务。
大家趴在窗台向外看。
从外面骑马匆匆而回的杨桑达喜,进屋抖落身上的雪花,抬头一看:「你们……」
屋里清一色的深蓝色统一制服,笔阔的裤子,能骑马也适合正装的圆头切尔西靴。
精气神立刻提了上来。
唯独每个人脑后的大辫子,多少有碍观瞻。
这会儿杨桑阿有些适应新制服了,得意的倚着窗台说:「怎样?」
「说不好,这样是否,是否有些不体面?」
「知府大人说,要与时俱进,不能墨守成规,穿着窝囊丶邋里邋遢的,百姓不会信服,须得体现咱们胪滨府的精气神。」
杨桑达喜撇撇嘴:「洋服有甚好?袍子多体面。」
之前还有些不适应的杨桑阿,此时闻言却嗤之以鼻:「洋人的枪炮不好,你继续用弓箭;洋人的火车不好,你继续骑马;洋人的汽船不好,你继续杨帆;洋人的机器不好,你挖矿排水继续用木桶拎……」
杨桑达喜听的脸红脖子粗,却无法反驳。
这其实都是赵传薪的原话,只是被杨桑阿挪用而已。
见自己将杨桑达喜驳斥的说不出话,杨桑阿得意洋洋:「听说洋人以前男人喜欢穿女人那样的裙子,还要套着一条丝袜到腿根,腿毛都钻了出来,你看现在还有穿的吗?他们在进步,你就非得往后退不成?这有什麽得意?人挪活树挪死,非得守旧才叫好吗?」
以前,无论是洋人本身长相,还是洋人的穿搭,还是洋人带来的各种奇技淫巧,到了中国来,被官民视为洋相。
这个词最早出于李鸿章之口。
那会儿大家乐的合不拢嘴,开心啊,看小丑上蹿下跳。
有一天,大家笑不出来了,因为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。
慈禧还以为能单挑全世界呢,结果被痛殴,大家彻底没了笑脸。
杨桑达喜跺了跺脚,也去找制服试穿去了。
赵传薪出门。
他先去了一趟封顶并安了门窗的学堂,将炉灶里加满了煤块,用旧神坩埚烙印点燃。
然后才朝巴雅尔孛额的蒙古包走去。
草原的风很邪乎,能把人吹得东倒西歪,吹得灵魂冒烟。
那老家伙别再冻死了。
到了蒙古包一看,巴雅尔孛额穿的不多,似乎还是那一身破袍子,单薄的很。
蒙古包里不知谁送来了干牛粪,点燃牛粪的味道并没有想像中那麽刺鼻,会闻的都说有青草芬芳,但赵传薪是闻不出来的,总归没那麽好闻就是了,燃烧后的灰烬有点细,掀帘子带起的风都能让火堆扬尘。
但总体来说蒙古包里并不是特别冷。
「来了。」巴雅尔孛额两只关节粗大的手掌,夹在两腿间取暖,抬头笑着看着赵传薪。
「之前忙忘记了,学堂已经建好,我带你搬过去。」
巴雅尔孛额看了看自己脏污盖过原色的袍子,屋里每一件东西,都有着浓厚的包浆,纹路中都有深黑色油乎乎的老泥,包括他的神鸦刀刀把儿。
他微微低头说:「不去了吧,在这挺好的。」
赵传薪龇牙一笑,将他的那些「跳大-神」的玩意儿统统收进空间,锅碗瓢盆一样不落下。
巴雅尔孛额傻眼了。
这一手他是见识过的,赵传薪这是逼他走。
他苦笑一声:「那学堂我白日里去看了,连台阶都乾净的不像话,墙壁快赶上一条胳膊厚,让我这个半截身子埋黄土的老家伙住进去可惜了。」
赵传薪单手将他搀扶起来,手一抖,多了件棉大衣给他披上:「当初那会儿,你还想为了你那个徒弟跟我拼命,那个精神头哪去了?住个新房子,胆战心惊的,也不像个逐南闯北饱经沧桑的老家伙啊?」
赵传薪说的是蒙骗巴雅尔孛额的那个小鬼子间谍。
最后竟然还想要加害于他,或许正是此事,让老头泄了精气神,回来后便一蹶不振。
巴雅尔孛额扶着膝盖起来,觉得定是太阳神保佑,否则怎麽能碰上赵传薪呢?
临老了老了,竟然还要享福了?
但他不善于表达,只是闷头跟着赵传薪蹒跚而行。
一高一矮,一挺拔一佝偻,两道背影涉过漫天大雪,留下两串一深一浅的足印。
巴雅尔孛额进了属于他那间屋子,那是小学堂唯一一间有炕丶炉灶在外面的房间。
因为赵传薪先来点着了炉子,炕和火墙已经微微发热,让屋里有了暖意。
赵传薪说:「你先坐在火墙上,我给你收拾一下。」
哪怕赵传薪一口一个老家伙,没有丁点尊老的意思,但还是让巴雅尔孛额觉得自己承受了太多好意。
他摆摆手:「收拾什麽?挺好的。」
家徒四壁,学堂只是刚建好,还没有添家具,远远算不得好。
谁知赵传薪早有准备,先将巴雅尔孛额那一套古怪玩意儿放在炕上。
旋即哗啦一声,木方丶板子等木料抖落一地。
原来赵传薪早有准备,让朱老八给弄了大圆木截的木料,尺寸已经量好。
做家具,不是钉子匠,就是榫卯怪。
赵传薪习惯用钉子,但这些木料却已经做好了榫卯的口子,他找了个木匠帮忙设计的。
只怪他不愿意浪费脑细胞却琢磨。
脱掉外套,他穿的也不多,风衣里面是土绿色衬衫。
DuangDuangDuang……
木槌一顿敲,大力出奇迹,一下一个,只因精灵刻刀切的太丝滑没有毛刺。
片刻,一张简易办公桌支棱起来,旋即是椅子丶衣柜,展示架。
巴雅尔孛额觉得屁股下的火墙有些烫,他挪到了炕沿。
这可比蒙古包热乎多了,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坐着看赵传薪干活,一般人没这个待遇,绝对是一种享受。
实木桌子,赵传薪拎着单腿轻飘飘的丶想怎麽摆弄就怎麽摆弄的架势,单单这种力量美感就让人赏心悦目。
Duang,一脚将桌子踢到窗旁,又开始组装展示架。
Duang,一脚踢到墙角……
赵传薪绝非是超高智商的天才,但他逻辑清晰,且身体极度健康促使头脑清明,别看做事快,但极有条理。
没多大功夫,就把家具都组装完成。
关键是趁手,木槌用就出现在手里,不用收起,用了再拿,绝对不会出现想用却找不到的情况。
想要空出双手,立刻就能空出。想要地上哪块木头,先收起再取出,又到了手里。
要的就是效率。
原本家徒四壁,没到天黑就成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公寓。
此时的火墙和炕都烧的乎热乎热。
极寒的地方,火墙和炕,相当于巨大的暖气片,只要烧火,温度上来后挡都挡不住。
那厚到离谱的墙,让格子窗分分钟变成飘窗,坐在上面也不是问题,极大的隔绝了外面的寒气。
赵传薪挽起袖子,也没穿秋裤,都觉得有些热了。
他脱掉衬衫,里面是一件T恤。
先去给炉子添了煤,又回来给安排家具的位置。
最后的炕柜安装好,将三套被褥装了进去:「以后有朋友来住,备用的。」
都是沙俄那边抢来的,自己不花钱用着就是实惠。
巴雅尔孛额看着崭新的被褥,又觉得犯难。
不知多久没洗过澡了,睡上去可不就糟蹋了新被褥?。
赵传薪去了外面沙堆,戴上泥抹子手套聚了个岩石浴缸。
先用水冲洗,倒在台阶外的泥地上,不然台阶会结冰,那群孩子滑倒说不定磕掉俩门牙。
本来就豁牙漏齿的,再少两颗更难看。
为何用水冲洗?因为每次聚沙,都会留下杂质灰尘。
回去将浴缸注满水,旧神坩埚烙印加热,告诉巴雅尔孛额:「来吧,搓搓你的陈年老灰,掉一斤轻一斤,丝瓜瓤子给你备好……」
巴雅尔孛额惊讶的摸着浴缸质感:「比外面墙还要好些的石头……」
(本章完)
', ' 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