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87章 半途巧遇(求月票)  金色茉莉花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更快章节推荐: 坐着看小说网【高速更新_www.zuozhekan8.cc】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('

第87章 半途巧遇(求月票)

「师弟师妹……」

三师兄从竹筐里拿出几张挞粿,分别递给林觉和小师妹,然后一屁股坐在落叶中,取出酒葫芦,便拿着挞粿先咬一口。

「总觉得师弟做的挞粿比山下卖的还要好吃一些啊!」

「只是因为用的好肉,又舍得用料罢了。」林觉坐在地上手拿挞粿,却依旧抬头看天。

「就该这样!嗯,就是有点乾巴!」三师兄说着,拿着酒葫芦仰头灌一口,顿时露出满意之色,摇头晃脑的念叨着,「一杯且贾明朝事,送了斜阳月又生,秋风下酒,正正好啊!」

「师兄……」

「喏——」

「不是,是好像要下雨了。」林觉看着三师兄大方递过来的酒葫芦,不为所动,「我们是不是重新找个更好避雨的地方?」

「是吗?小雨吧?」

「大雨。」

「你怎麽知道?」

「炼丹学的。」

「咦?这玩意儿还有这个作用?」

「是啊。」

炼丹要讲究时辰丶节气和雨雪风晴,林觉虽不能提前预知,临到头了却也有几分判断本领。

三人捧着挞粿,同时抬头看天。

果不其然,才一会儿,原本白色的天空就变得暗沉了许多,天上横七竖八的飘着许多胡乱挥洒的墨迹一样的云,这些云又正汇聚成一团。

看来是真要下一场大雨。

三师兄挠了挠头。

忽然听见一声锣响。

三人便又低下头来,循声看去。

料想早已过了黄昏交界,山中的光线倒是暗了许多,山上林中唯有一条能过马车的路,蜿蜒通往不知何处,越看得远就越昏暗。后方不见有人来,前方倒是有一车队慢慢悠悠的走过来。

锣响声就来自这里。

天光太暗,待走近了,这才看清。

这一队人倒是不少——

前方两个开路的小生,每人都提着一个金灿灿的锣,走一段就打两下,后面两个骑着枣红骏马的家丁壮汉,再后面是一个两匹马拉的马车,马车旁边跟着四个童儿,四个侍女,马车后面还有四人。

树下三人不禁面面相觑。

狐狸则是好奇的直直盯着他们。

「精怪?」

小师妹看出不对,低声问道。

「不是。」三师兄说,「应是山中有村落,大户人家,莫要无礼。」

「可以问路吗?」林觉也盯着前方。

「可以吧?」

「那正好问问路。」林觉眼光闪烁着,「免得大雨把丹药和天材地宝给淋坏了。」

「还是师弟靠谱。下次你当师兄。」

「也行。」

林觉眼看着他们走近,便提了一把剑,跨出方框,先走到路上去等。

天色真是昏暗,树下更要昏暗几分,道人走到路上,这行人才看见他,顿时便停了下来,全都打量着他,又回头往身后看。

「怎麽停了?」

马车中传出声音。

随即车帘一掀,一个老者探出头来。

「嗯?」老者有些意外的看他,「这麽晚了,道长怎麽独身一人在这山间路上?」

「老先生,有礼了。」林觉对他行了一礼,想了想,解释着,「实是我等懒散愚钝,没有做好路线规划,走到这半山间,天就黑了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本想着这刚到中秋时候也不算冷,在山间将就一晚就是了,没想到看这天色,竟是快要下雨了,正好看见老先生的仪仗,这才来问一问,附近可有旅店?」

身后树下,小师妹正襟危坐,却忍不住将眼珠子往旁边转,看向三师兄。

三师兄也看着她。

目光交触,小师妹飞也似的转回了眼珠子。

「哎哟!确实要下雨了啊!」老者抬头看了看天,神情和蔼,「道长从哪边来?」

「从这边来。」

「从这边来,往那边去,哎哟,那可得走到槐树店才有住宿了。那还有三十里路呢。好走也得一个半时辰。」老先生心善,说着一顿,眯着眼睛看了看这少年道士,见他面嫩,于心不忍,「只能在附近村里借宿了。」

「请老先生赐教。」

「你往前走,大约二里,过的是第一个土堠,过了没有多远,在你的右手边,有一条小路,跟着进去,就到我们村了。」

「村中能借宿吗?」

「村民纯善,可以借宿。」老先生笑呵呵的说,「村子姓张,村中有大户,那家人,嘿嘿,是个善人,也挺富裕,喜欢做好事,就是村头的那户人家,你直接去他家住就是了。那户人家叫张玉。就说是我张元德叫的。」

「那太好了!」

林觉忍不住眼睛一亮:

「多谢老先生!」

「道长客气了,走快一些,兴许还能赶得上一顿好饭。」

「多谢多谢!」

林觉恭恭敬敬,往旁边一让,行着礼等他们走。

回头一看,狐狸早已在自己身边,三师兄和小师妹也收拾好了行李,带着驴子走出方框了。

「看吧!」

三师兄也笑了,对他们说:「我就说吧,车到山前必有路,船到桥头自然直,忧心那麽多干什麽?」

两人对视,都没说话。

天越来越暗了。

林觉拿出一个很小的灯笼,比巴掌大不了多少,口中低声呢喃两句,灯笼中就亮起了光,用长长的哨棍挂在驴师兄的前面。

小师妹盯着他看,不禁疑惑——

怎麽明明每天都和小师兄一起修行,可他不知不觉间总能学些新的法术?

灯光只能照亮一小片范围。

一行人继续往前走。

十里一亭,五里一堠。

二里地也就是山间一个弯。

', ' ')('

果然看见一个土堠。

走过土堠,果真有条小路,通往山后的一个村子。

等到天色昏昏沉沉,连远处的山都看不清影子的时候,便看见了远处的灯光,同时还若有若无的传来一些吹打哭喊声。

越是走近,声音越是清晰。

那是村头一户人家,在这黑夜里点着灯光,于祠堂内外操办着丧事。

一行人对视一眼,提灯走过去。

「敢问可是张玉家?」

看见突然到来的几个道士,前来帮忙的邻居都很惊讶,连忙从祠堂中请来主人家。

主人家却也疑惑不解。

「道长这是?哦!我家之事已经请了道长来操办了。」主人家擦擦脸上的泪说道。

几滴雨落在了他们身上。

「居士误会了,我们不是来抢同行法事的。」三师兄对落下的雨点视若无睹,「我们是来自黟山的道人,出远门走到半路,刚好遇到变天,不想淋雨,听闻此间的主人是个善人,所以特地寻找过来想要借宿一晚。」

「黟山?」

「黟县的山。」

「黟县?」张玉皱起眉,「那麽远?你们怎麽知道我们的?可是以前认识?」

「以前并不认识。」三师兄如实说道,「是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,姓张讳元德,我们向他问路,他叫我们来这里借宿的。」

「啊?」

这人一听,却是大惊。

惊恐之后,又有些生气。

「你说些什麽?」

「无意冒犯。」

「你这道士!我家本来乐善好施,是远近闻名的善人,伱若是过来借宿,客客气气的说,就算我家父亲死了,也能腾一间房让你住一晚,你却拿我死去的父亲开玩笑!」

听到这里,身后师妹已是一惊。

却见三师兄神情平静,依旧行礼道:

「非也非也,我们黟山道人是有真传的,不敢说谎,我们确实在路上遇见了令尊的仪仗,又得他指引,才来此处借宿的。」

停顿一下又说:

「令尊可是山羊胡子,刚到胸口?仪仗可是四名小生,提着金锣,四匹马和骑马的家丁,四个童儿四个侍女,一辆两匹马的马车?」

这人一听,顿时大惊。

不止是他大惊,身后的人也惊讶起来。

互相一问,竟是完全符合。

惊讶之中,不敢生疑,只得连忙将他们当做贵客,请进家中,好生招待。

此处还没离开徽州的范围,仍是白墙青瓦的房子,堂屋柱子上全都许多楹联,最显眼的一幅写的便是:

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;

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。

堂屋边上摆了一张桌子,灯笼斜挂,桌上一盏油灯,几个热腾腾的肉菜,一壶自酿的浊酒,三人正在闷头开吃。

四周围了一圈的人。

外面早已下起了瓢泼大雨。

挞粿好吃是好吃,毕竟是乾粮,热的时候还稍微好些,冷了便大打折扣,乾粮做得再怎麽好,哪里比得上这热腾腾的酒肉?

无论是来为张家帮忙的邻居也好,或是张家的儿孙也罢,听说这件事情,都既惊讶又新奇,全都跑过来围着他们。

「几位道长是在哪里遇到家父的?」

「就前面不远。」

「敢问丶敢问家父如何?」

「不必忧心,令尊很好。」三师兄擦着嘴边油水说道,提起酒壶饮酒,「自行走官路而去,陪葬全都相随,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,想来令尊生前也没少做好事,下面才有这般优待。」

「是是是……」

众人又是高兴,又忙擦泪。

「家父怎麽和道长们说的?」

「令尊和善得很……」

林觉将自己和老先生的对话,老先生的神态语气丶以及口音上的细小细节全都说给他们说。

众人一听,亦是全都吻合。

随即不敢打搅他们吃饭,只叫妇人去给他们铺床,叫小辈去喂驴,各自出去忙碌。

三人很快吃饱。

「哎呀,又省一顿的挞粿。」三师兄笑着说,「看吧,要不是跟着我,你们哪遇得到这种事情,哪吃得到这顿好的,指不定在哪吃糊糊呢。」

油灯下两人面面相觑。

小师妹虽没出声,却面露异色。

林觉也是陷入思索。

外面的吹打声和着雨声,不断传来。

……

次日清晨,与张家人道别。

老先生的长子张玉继承了老先生的善心与好客,不仅拒绝了一群人给的借宿钱,还特地包了一些蒸饼,赠给他们。

「路上吃路上吃。」

「多谢居士!」三师兄说道,「顺便请问一下,元州怎麽走?」

「元州?」

「是……」

「我们虽然比同村的人走得远些,却也没有去过元州啊。」张玉思考着说,「倒是我有个表弟,以前去过鸟鼠山那边跑商,听他说过一次,到鸟鼠山之后走水路就是元州,也是去元州最好的方法。水路总比陆路好走嘛。」

「去鸟鼠山又怎麽走呢?」

「到大路上,往右手边,一直走,有个几天的行程,还得多问几次路。」

「多谢多谢。」

三人只好进到祠堂,站到老先生的灵柩前,恭恭敬敬为他上三炷香,之后便离去,继续启程,往元州鸣啁山去。

途中多有奇异事,也有妖精鬼怪。

几天之后,问到鸟鼠山。

又寻水路,去找码头。

(本章完)

', ' '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