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
第146章 146 好戏即将开始
六月中旬的上京已经很热, 天气好的时候一盆凉水晒一上午就可以晒的热乎乎的,三四岁的孩子洗澡正正好。
她走下臺阶,蹲在木盆前忍不住捏了捏谢昭肉乎乎的小胳膊, “今天麦子割完了?”
谢昭一边好玩的拍打水面,一边开心道, “完啦!陶先生说, 晒几天再打穗。”然后就摇头晃脑的开始唱,“禾役穟穟, 麻麦幪幪,瓜瓞唪唪, 诞后稷之穑,有相之道……”
穆婉看着他摇头晃脑的小模样失笑, 觉得这位陶大儒果然名不虚传。
当初由于长公主带着孩子们目标太过明显,所以回上京的时候陶寻道并没有跟他们一起走, 而是把家里安顿好才慢悠悠的过来。
结果几天前刚到就赶上谢昭他们在盛香园种的麦子成熟, 他也不急着上课, 反而每日和孩子们在盛香园割麦子,孩子们不仅开心,还学了不少诗词, 场景之下学的东西,不仅理解深刻, 记得也牢固。
谢昭唱着唱着忽然看到了谢珩,开心道,“父亲!”
谢珩也走下臺阶, 一言难尽的蹲在穆婉身边,“怎么不去凈房洗?”
谢昭屁股往前挪了挪,小心的往盆里一躺, 温热的水流没过他的身体,他脑袋靠在木盆边檐上,闭着眼睛惬意道,“暖洋洋,幸福。”
穆婉被逗笑,戳了戳他的小肚皮,“你才多大,就知道什么是幸福。”
谢昭被戳的咯咯笑,谢珩看着阳光下小孩灿烂的笑脸,最终也学着穆婉的样子捏了捏他的肚皮道,“五岁以后就不可以了。”
谢昭看向穆婉,穆婉自然不会反驳,“嗯,五岁就是大孩子了,大孩子不能这样洗。”
谢昭接受了这个说法,眼睛忽然滴溜溜的一转,穆婉立刻起身躲开,果然下一秒,他就用力的拍打水面,溅了谢珩一脸水。
谢珩:……
谢昭咯咯大笑。
穆婉忍笑将布巾递给谢珩,谢珩起身之前,也飞快的伸手在水盆里撩了谢昭一脸水,搞得谢昭一个激灵。
穆婉:……
“你幼不幼稚。”
谢昭也一边笑一边看着谢珩,“幼稚。”
谢珩见他又要伸手飞快的走上了臺阶。
穆婉摇头失笑。
谢昭洗完澡,一家三口准备用午膳,谢昭想起什么,转身跑去东梢间,没一会儿拎这个钱袋子哒哒的跑出来递给谢珩,“买粮食,救百姓。”
穆婉惊讶,“谁跟你说的?”
谢昭道,“蒋家表姐。”
因为谢珩道德绑架了所有朝廷官员,所以给琼州捐款这件事成了上京最近的热门事件,不过不同于官员们的被迫,百姓们都是心怀善念,像定国公府这样的世家大族,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真的发善心,肯定都要捐一些。
只是没想到孩子们也在讨论。
穆婉逗谢昭,“琼州缺粮食,你们麦子不是正好收割了吗?把那些运去琼州吧。”
谢昭把钱袋子往谢珩那边推了推,“用银子去买。”
', '')('穆婉跟他算账,“你这些银子在这里能买下你们所有的麦子,但是到了那边只能买一点点,不划算。”
谢昭脑子倒是转的快,“去外面粮铺买,买了送过去。”反正就是不舍得把自己种的粮食送走。
怕穆婉还要盯着他的麦子,谢昭连忙掰着小指头数,“祖母一袋、母亲一袋、父亲一袋,不够,去外面买。”
穆婉笑道,“原来是要给家里人吃啊,那要是你这麦子送去琼州,能卖五十两银子,你卖不卖?”
“五十两?”谢昭瞪大眼睛,而后小脸露出纠结的神色,半晌后伸出一根小指头,“卖一半?”
谢珩都被逗笑了,“小财迷。”
云苓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家姑娘说太后会高兴了。
如今筹了这么多善款,上京的新粮却还没有上市,那么就只能将这些银子先运到琼州去,在那附近买粮。
而徐首辅、吴太后他们肯定都在那边囤了粮食,到时候这五十多万的善款岂不是重新落入他们的口袋?不仅不会赔,还会大赚一笔。
想了想又觉得不对,若开了粮仓,粮价价格必然会降下来,也没有什么赚头啊?
穆婉不知道云苓所想,问起谢珩,“没人提从这边运粮过去吗?”
谢珩嘲讽一笑,“笑之提了,不过太后说从上京运粮过去损耗太大,不如去附近筹粮,哪怕价格高些,也比从这里运粮过去划算。”
“徐首辅也说若从上京运粮,不仅损耗大,还会将上京的粮价抬高,毕竟上京也缺粮食,建议在琼州附近筹粮,比如闵州,反正粮仓一开粮价就会降下来。”
总之就是将银子运过去好进他们的口袋就对了。
穆婉嗤笑,“最不希望开粮仓的人就是徐首辅了,不过,他这么说,看来是在闵州囤了不少粮。”否则的话一个首辅,怎么都没提从南方调粮过来呢?因为潜意识中,他知道当地的粮食是够的,现在只要银子到位,粮食就能放出来救活百姓。
谢昭突然道,“粮仓开不了。”
谢珩和穆婉都惊讶的看着他,穆婉问道,“你从哪儿听的?”
“陶先生。”谢昭嘆了口气,摇着头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,“这粮仓,怕是开不了,完啦!”将陶先生的神态学了个八/九分。
逗的穆婉直笑。
谢珩也笑,“这陶先生倒是名不虚传。”
大概就是因为看的太清楚,所以才无奈选择避世的吧。
吃完饭穆婉和谢珩又去书房商量了一些细节,谢珩走后,云苓忍不住问穆婉,“若这样那艾长青岂不是也要赚的盆满钵满?坑他的几万两对他来说也顶多是让他心疼一下吧。”
穆婉睨她一眼,“你家姑娘是那么小家子气的人吗?坑他几万两就能满足?”
云苓摇头,“当然不是。”
穆婉弯起眼睛,“都说了要玩儿大的,那不仅是他,还有他身后那些推波助澜,暗中支持的,都要照顾到才行。”
她问云苓,“你觉得,艾长青有没有动粮仓里的粮食?”
云苓道,“必然动了,所以您才断定粮仓必然开不了。”她眼睛一亮,“如今朝廷已经下了圣旨要开粮仓,到时候粮仓里的粮食少了,侯爷就可以将他们全都抓进诏狱审问!”
穆婉笑了笑,没说什么。
两天后,赈灾的钦差刚定下来,琼州就传来噩耗,当地灾民晚上偷盗粮仓,艾大人领兵抓捕时,那些丧心病狂的灾民见抢不到粮食,就将火把扔进了粮仓里,琼州的粮仓一夜之间化为了灰烬。
', '')('消息一到,满朝哗然,尤其是吴太后,她只是想拖延开仓时间,将粮食的价格抬的更高一些,可从没想过要将琼州百姓都饿死。
果然,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吴太后的讨伐,称这次琼州之灾乃是太后去年农时征役之故,大骂她奢靡无道,叫她还政于皇上,并下罪己诏,去皇觉寺赎罪三年。
一夜之间,对太后的各种讨伐文章贴满了大街小巷——书生们显然吸取了去年营救郑次辅的教训,不再正面硬刚。
太后被吓到了,若徐首辅趁机将她困于皇觉寺,她就全完了。
关键时刻还是谢珩站出来,劝太后即刻赈灾,至于赈灾的银两,就用户部批出的修陵寝预算,此事本就因为修建陵寝而起,这样也更能表示太后的诚意。
太后本就慌了神,见谢珩替她撑腰,建议也极好,立刻照办,而且不知道是被吓着了还是有其他想法,不仅将修陵寝的钱拿出来,还又补了一百万两,凑了二百万两给琼州赈灾。
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力度,果然堵住了不少人的嘴。
前院书房,穆婉刚给谢珩把完脉,惊讶道,“封了谁为钦差?”
谢珩道,“忠勇伯府李六郎,编撰李亦宸。”
穆婉已经好久没有关註他了,“他去年不是被贬了吗?什么时候又成了御前行走?”
去年穆柔想抢穆婉和谢珩的功劳,结果将事情搞砸,差点陷太后于不义,最后太后甩锅皇帝,让李亦宸背了黑锅,打了板子还被贬成了八品的五经博士,这才半年的时间,“他又覆起了?”
谢珩道,“一是皇上强烈要求;二是三个月前吴知萱嫁入了忠勇伯府,她去求了太后,李亦宸上个月官覆原职了。”
穆婉嘆道,“抛开别的不谈,李亦宸人还算正直,也是真心对皇上好,所以皇上才那么惦记他。”
谢珩看了她一眼,“嗯”了一声,“他们正好需要一个无能又方便背黑锅的人,李六郎正合适。”
穆婉眨了眨眼,觉得他语气怪怪的,“也不能这么说吧,能考中探花说明他能力还是可以的,只是生不逢时,又摊上个拎不清的母亲和媳妇而已。”
谢珩嗤笑一声,“无能就是无能,还分时间?若因为好母亲和好媳妇而成功,那能干的人也是母亲和媳妇,与他何干?一个吃软饭的东西。”
穆婉定定的看着谢珩。
谢珩微顿,“怎么了?”
穆婉道,“李亦宸惹你了?”
谢珩不屑,“他有那个能力吗?”
穆婉道,“那我怎么觉得你很讨厌他?”
谢珩道,“只是单纯的看不上而已。”
穆婉道,“看不上也忍忍吧,这样想想,琼州之事他去比别人合适,至少能让您省心。”
谢珩嗤笑,“就他?”
“总之,”穆婉认真道,“忍辱负重又无所不能的侯爷,大戏马上开场,这把大的能不能成,可全靠侯爷了。”
谢珩端坐在椅子上,漫不经心道,“夫人尽管放心便是。”
从前院出来,穆婉忍不住笑,她以前怎么没发现,谢珩这么可爱啊。
与此同时,忠勇伯府李家三房也满心欢喜,穆柔积极的给李亦宸收拾着行李,她记得非常清楚,上辈子这次赈灾李亦宸立了大功,之后几乎一岁三迁,青云直上。
她很快就能成为诰命夫人了……
', '')